简介
OCT问世于1991年,随后迅速被公认为一种重要的眼科工具,很快就成为了视网膜诊断的标准方式。如今OCT是最常使用的诊断检查之一。OCT技术不断发展,在临床和非临床成像应用中的普及度越来越高,包括眼科手术、胃肠道成像和介入性心脏病学。
OCT的工作原理与超声非常相似,除了显而易见的差异外,即OCT使用的是光波而非声波。向患者发出低强度的近红外(NIR)光。其中少量光被反射至系统并被检测到。记录返回光束的飞行时间,并将其用于生成图像,以显示感兴趣组织的亚表面细节。与超声不同,OCT无需与患者进行任何物理接触。OCT还可提供明显更高的分辨率,因为光波长远短于声波长。因此,相比超声,OCT可以显示更为精细的细节。
另一方面,超声可用于更深入地观察组织,包括不透光的结构。例如,在眼科,OCT用于单独显示角膜或视网膜的精细结构,而眼部超声用于生成整个眼睛更为粗略的图像,从而能够显示较大视网膜脱离或玻璃体出血。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中的“相干”
相干是指光的干涉能力。在干涉仪中,分光器将来自单个光源的光分成两个光路。在穿过这两个光路后,光被再次合并,并被发射至检测器。如果从每个光路发出的光是相干的,则在该检测器处将观察到干涉信号。
在OCT系统中,将使用这种干涉仪,并由“低相干”光源对其进行照明。仅当从样品返回的光所穿过的光路与参考光路在相干长度(通常为几微米)内匹配时,这些光源才会产生干涉。这种光仅在这些非常精确的条件下才会发生干涉,鉴于这一点,OCT的轴向分辨率非常精细。光源的相干长度与其光学带宽有关;即光源发射多少波长(或颜色)。带宽越宽,相干性越低,因此轴向分辨率越佳。
下文显示了OCT系统的原理图。其中,来自宽带光源的光被光纤耦合器(一种便捷的光纤分束器)分成两个光路。其中一束光直接射向待成像的样品,而另一束光射向具有可变光路长度的参考臂。来自样品的反向散射光与来自参考臂的反射光相混合,并在干涉仪的输出处检测。因为光源为“低相干”光源,所以仅当样品光路与参考光路的长度在光的相干长度内匹配时,才会观察到干涉条纹。通过检测干涉仪的干涉输出,同时改变参考光路长度,可以测量来自样品内位置的反向散射光的延搁时间和强度。这一OCT典型被称为时域OCT,因为参考臂长度根据时间而变化。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中的“断层扫描”
之所以将其称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是因为其可生成断层图像;即横断面分层,分层组合后可构建物体的体积图像。在OCT中,这些断层图像是通过扫描穿过待成像对象的光而生成的。在每个位置,根据反向散射光的延搁时间和强度,生成深度结构或A扫描。根据扫描光束某一位置的深度,每一次A扫描均可提供该对象的反射或散射特性信息。
然后通过扫描穿过样品的光束并汇总相邻A扫描的集合来生成横断面图像。这将生成断层图像,或组织的横截面切片,通常称为B扫描。通常,我们认为B扫描是对象的平面分层图像,类似于您在组织的单个组织分层中观察到的内容(但通过无创方式获得)。
然后,根据B扫描的集合构建出体积图像。眼科OCT成像中使用的体积图像主要有三种类型:
- 矩形或光栅体积扫描:一系列平行B扫描
- 径向体积扫描:规则角度间隔下的一系列B扫描
- 环空体积扫描:形成同心圆的一系列B扫描
每种扫描类型在特定情况中均可发挥作用。例如,矩形体积扫描常用于黄斑成像,环空扫描常用于视神经头附近的成像,径向扫描适用于角膜和眼前段的成像。
频域OCT(SDOCT)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是一种更有效的OCT形式。与时域OCT的不同之处在于,SDOCT系统使用了一种专门设计的高速光谱仪,可单独检测干涉仪检测臂中光的所有波长。在这些系统中,参考臂保持静止,通过对返回光的光谱进行傅里叶变换(称为光谱干涉图)来获得组织的深度结构(A扫描)。这便于使OCT系统同时检测样品内来自所有深度的光,而不仅仅是与参考臂匹配的深度。因此,SDOCT系统比时域系统更快、生成的图像更明亮。
通过对光谱仪进行正确设计、对光源加以选择以及采用数学方法,可以针对各种不同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调整SDOCT系统,使其提供优异的图像。眼科手术显微镜的EnFocus术中OCT和Envisu临床和临床前OCT系统采用的是SDO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