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herulitic crystals of hippuric acid, which were imaged with a Leica microscope using crossed polarizers, showing so-called Maltese crosses.

偏光显微镜使用指南

一种增强对比度并揭示光学各向异性双折射材料结构细节的强大技术

Spherulitic crystals of hippuric acid, which were imaged with a Leica microscope using crossed polarizers, showing so-called Maltese crosses. Spherulitic_crystals_of_hippuric_acid_with_crossed_polarizers.jpg

偏光显微镜(POL 显微镜),又称偏振显微镜,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领域以及工业质量控制和研发(R&D)。该技术基于材料的光学各向异性和双折射特性,可用于鉴定材料、矿物及亚细胞结构。通过分析样品的结构、颜色、双折射及其他光学性质,可获取更多样本信息。

偏光显微镜(POL)是如何工作的?

偏光显微镜要求样品或标本具有光学各向异性,如双折射材料。在这些材料中,折射率不均匀且取决于光线穿过材料的方向。当样品具有双折射特性时,由于折射差异,穿过其中的非偏振光线可被分成两束或多束光线。双折射材料的例子包括方解石、氮化硼、纤维素、淀粉、含有包裹体或处于应力下的玻璃,或处于应力下的聚合物。偏光显微镜图像往往会显示出突出双折射结构的色彩效应。

相关文章

偏光(POL)显微镜

多数人在使用显微镜时采用明场照明。遗憾的是,这种方法通常只能为许多样本提供低对比度的图像,难以分辨细节。对于生命科学样本,可采用选择性染色增强明场对比度,但这些染色剂可能对活细胞具有毒性。双折射、光学各向异性材料的折射率(取决于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会随光线传播方向而变化。偏光显微镜技术可利用偏振光观察双折射材料的色彩效应及结构凸显。其应用领域包括岩相学、矿物学、材料结构表征、石棉分析、煤炭分析、玻璃/塑料/纺织品/纤维/电子显示屏的质量控制,以及植物细胞壁纤维素、淀粉粒等亚细胞结构分析。

如何搭建偏光(POL)显微镜系统?

在偏光显微镜(POL)的配置中,照明光源发出的非偏振光首先通过起偏器偏振化。随后,这束已偏振的光被聚光透镜聚焦到样品上。若样品具有双折射特性或含有双折射结构,部分光的偏振面将发生 90°旋转。经物镜放大后的样品图像抵达检偏器。当该检偏器与起偏器呈 90°交叉时,只有通过样品后偏振状态发生改变的光线才能到达目镜或相机传感器,从而被观察者所见。未改变光偏振状态的样品结构则不可见。更多关于偏振显微技术的信息,请参阅本文。

为避免混淆,需特别指出微分干涉相衬(DIC)显微镜同样使用偏振器。但 DIC 技术还需额外配备棱镜系统。更多关于 DIC 显微技术的详细信息,请参阅下方关联文章。

偏光显微镜(POL)的应用领域

在材料与地球科学领域,偏光显微镜常规用于鉴定具有双折射结构的样品,如矿物、岩石、晶体、石棉和煤炭等,依据其独特的折射特性与显色特征。生物学方面,该技术用于识别植物细胞壁中的 cellulose 及淀粉粒(starch grains)。偏光显微镜还在玻璃陶瓷、塑料聚合物、纺织纤维、电子显示器等多个行业的质量控制(QC)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偏光显微镜(POL)常见问题解答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