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显微镜如何协助实现可靠的分析流程并提升工作效率?
DVM6数码显微镜拥有多种强大功能,不仅使用方便,还能提升QC、FA以及研发工作的效率:
- 用于显微镜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软件非常直观;
- 支持高效、简单地变更整个范围内的放大倍率(12×到2,350×);
- 编码重要参数(自动跟踪与存储),例如载物台、光学、照明及摄像头设置,以便随时快速调用;
- 镜头倾斜及样品旋转方便快捷;
- 集成LED(发光二极管)环形灯与同轴照明,可呈现多种对比度;
- 高性能数码摄像头,能以10 MP的分辨率快速捕捉实时图像;
- 软件启用/支持捕获模式,例如XY和XYZ拼接,高动态范围(HDR)图像等。
本报告阐述了上述前3项功能如何使工作更快捷、更可靠。
快速、简单地设置与启动
只需将一根电源线和一根USB线连接到搭载Leica Application Suite X(LAS X)软件的电脑上,即可开始操作DVM6数码显微镜。物镜安装好后,DVM6就可以帮助用户执行QC/QA,FA以及研发工作了。其最大工作距离为60毫米,样品台的移动范围为70×50毫米,最大样品重量为2公斤。
下面是一张DVM6的照片,其载物台上放有一块PCBA(印刷电路板总成)。此外还有一张PCBA照片,以及其中某个区域的低倍率DVM6图像。
用直观软件进行测量、分析和操作
为使数码显微镜能够快速、可靠地完成QC、FA与研发工作流程,一款直观的软件必不可少:该软件需要具备众多显微镜控制功能,能够便捷、灵活地获取图像,并且可以进行样品分析。DVM6的配套软件LAS X便是一款这样的产品,它能为使用同一台显微镜的多位用户存储多个用户配置文件。用户可以利用LAS X的Z-堆栈功能,在定义的Z范围内,将样品特征或完整样品记录到各种焦面上。景深拓展(EDOF)模式提供多焦点图像,且无需设置初始或末端水平。Z-堆栈和EDOF均支持快速创建并分析样本的三维地形表面[4]。
此外,用户可以使用LAS X软件为大型XY扫描选择不同模式,如“标记和查找”、“平铺扫描”及“螺旋扫描”。对于XY(2D图像)、Z(3D图像)和XYZ(扩展区域上的3D图像),“实时图像生成器”的交互模式也可以使用。
使用LAS X分析3D样本的示例如下,其中用到了PCBA(印刷电路板总成)和SMD(表面贴装器件)混合样本,并介绍了如何“单击即可生成报告”。
快速变更大范围的放大倍率
DVM6的物镜在仪器运行期间可以实现便捷更换,基本无需增加工作流程。这段视频展示了物镜的便捷切换操作。[5]
共3个平面复消色差(红、绿、蓝波长色度校正及视野平面度校正)物镜(低、中、高倍)可供选择。还有16:1的集成变焦光学元件,用户可以借此实现从12×到2,350×的总放大倍率值(根据ISO/DIN 18221标准,推荐使用对角27英寸(69厘米)的显示器)[6].变焦光学元件分别与低、中、高放大倍率的物镜协同工作,从而在整个范围内持续变更放大倍率。
请注意,数码显微镜的最终放大倍率取决于图像显示器的尺寸[6]。如上所述,建议为DVM6配套对角27英寸(69厘米)的显示器。下图为DVM6在低、中、高放大倍率下,分别使用低、中、高物镜采集到的电子传感器图像。
编码参数
“编码”设备的硬件能与电脑软件直接通信,且允许自动跟踪与保存特定参数。编码十分有助于快速调用数据采集期间存储的参数和设置。编码的还原性和可靠性非常出色,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DVM6的物镜、变焦光学元件、摄像头的像素分辨率、样品台位置及旋转角度(手动电动混合操作)、显微镜头倾斜角度及照明系统的各类设置均可通过LAS X进行编码和存储。操作DVM6的过程中,其中部分参数的编码示例如下。
结论
DVM6数码显微镜可以对印刷电路板(PCB)及其总成(PCBA)等电子元件执行高效、可靠的质量控制与保证(QA/QC)、故障分析(FA)以及研发(R&D)任务。本文讨论了数码显微镜的三大优点:通过直观的软件界面实现显微镜操作、图像捕获和数据分析等众多功能;可在12×到2,350×的整个范围内快速、便捷地切换放大倍率;以及能够对所有重要参数和设置(光学、相机、舞台、头部和照明)进行编码,以便后续轻松、快速地调用。这些功能令DVM6数码显微镜的使用者能够迅速、可靠地采集并分析数据,以提高QC、FA以及研发工作流程的效率。
References
- J. DeRose, G. Schlaffer, What You Always Wanted to Know About Digital Microscopy, but Never Got Around to Asking, Science Lab (2015) Leica Microsystems.
- J. DeRose, Digital Inspection Microscope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How to choose the right microscope which helps users achieve efficient workflows, Science Lab (2023) Leica Microsystems
- M. Doppler, How to Use a Digital Microscope to Streamline Inspection Processes: Webinar on-demand, Science Lab (2021) Leica Microsystems.
- C. Smith, M. Horz, How To Create EDOF (Extended Depth of Focus) Images: Overview of the 3 methods in the LAS X software, Science Lab (2019) Leica Microsystems.
- Objective change: plug and see, Video DVM6 product page, Leica Microsystems.
- DeRose J.A., Doppler M., What Does 30,000:1 Magnification Really Mean? Some Useful Guidelines for Understanding Magnification in Today’s New Digital Microscope Era. Science Lab (2018) Leica Microsystems.